粗略來說,我把木琴棒分成四種,木頭製、軟(輕)、中、重(硬)。
另外當然還有其他的棒子,像是軟橡膠的棒子就很適合每天練習時使用,因為音量會變的很小,保護你的耳朵。或是有些有包一點棉線的頭也是適合於一些特別的地方。
當然這些音色上的變化一定得在木製琴鍵上才能表現的完整,如果你的學校用的是塑膠或合成琴鍵的話,大概再怎麼樣換棒子音色都是尖銳的,只能大小聲可以有變化。在美國,好的木琴像是Deagan或是Leedy都是1920-40年代生產的,木頭本身品質較好,一台琴偶而會出現一次在二手店或ebay上,都會喊價到2000-4000美金,美國各大樂團幾乎都有。一般的話像是Musser的M-50是相當不錯的琴,至於Adams的xylophone則是木頭太軟(風乾時間不夠),沒打幾次琴鍵就爛了或是音準很容易跑掉。
至於曲子裡那邊該用什麼棒子是見仁見智,但是前提是要把曲子聽熟,最好多聽幾種不同的版本,然後決定自己要什麼樣的音色,再從自己的棒子中挑選一雙最適合的。至於要不要加工什麼的,都是要先有想法才來決定,老師也會給你好的建議,這是需要思考和學習的地方。
那到底有哪些可以買呢?像是Malletech、Encore、Innovative Percussion、Mike Balter、Grover、Freer都有很不錯的選擇,通常都有木柄和藤柄的差別,我認為藤柄在反應和彈性都是較優秀的選擇,而且木琴譜常有快速的音群,藤柄的彈性會幫助不少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