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鼓也是幾乎每首曲子都會用到的樂器,大鼓打的好,曲子氣勢才做得出來,整個樂團的低音就會更有力。現在我們來看看幾種最基本的技巧。
再來是右手的施力方式,最常用的是以手肘為轉軸,將整個手臂及鼓棒揮向大鼓,和小鼓的Arm Technique是一樣的概念。但是鼓棒打到鼓面則和打定音鼓一樣,不要用過多的力量,要聽到的是有彈性的「Boom」而不是難聽的「Bang」。
打的位置,通常是離開正中心一點距離的地方,每個鼓都有一個sweet spot,打在這個地方會有最厚實的聲音和最多的共鳴,大家可以自己試試看,靠近鼓邊有較多的共鳴、靠近正中心則是點比較清楚但是共鳴不足。
如果是短促或是要扎實的聲音時,打的位置則會靠近中心,或是也可以直接打在中心。鼓棒可以用硬一些的棒子,如果遇到快速的音符時,這時就會用到較多的手腕,如果在快一點時,就要用到兩隻鼓棒了。
滾奏的握法有兩種,左手可以用傳統式握法或是對稱式握法。通常遇到滾奏時,打的位置會再靠近兩側鼓邊的地方,可以左手在上、右手在下;或是用對稱式兩隻手都在鼓的上側或都在下側。靠近鼓邊有最多的共鳴,因為我們要聽到的是持續的長音,而不是一連串的顆粒聲。如果遇到漸強漸弱,位置則由鼓邊慢慢移至中間再移開,但是要注意的是漸強仍要維持漂亮的長音,不要突然變成節奏了。
還記得鈴鼓技巧裏提到過的-兒童用爵士鼓椅嗎?現在又派上用場了。右腳踏在椅子上(選擇合適的高度),用右腿的內側及膝蓋來控制聲音的長短,長音時腿離開鼓面,短音時將腿靠壓在鼓面上,所以假設有個兩拍的音符接著四個八分音符的話,腿應該是先離開兩拍再壓住鼓面兩拍,所以右腿的開合是第一個要練習的地方。左手則是壓在上側來消除過多的餘音。
3 則留言:
Hello!
以我教學遇到的情況,夾布的原因多半是因為:
"學生們不知道用膝蓋及手來控制長短音"
不然通常是不需要夾布
當然在需要兩隻手同時打大鼓時,用布來讓聲音短促是常見到的方法
像是春之祭第一段的最後
我的打法沒有分上到下或下到上
而是以手臂將鼓棒帶動,像是打小鼓滾奏般的施力方式
至於你說的方法,是增加鼓棒停留在鼓面的時間
製造出一些消音的效果
請問~~
很多人都會再大鼓上面夾一塊布...
在什麼情況下使用最好呢??
有沒有相關的介紹呢??
請問我有聽說有兩種打法
一種是從上面用斜角度打下去
另一種是從下面斜角度打上去
分別適用於什麼情況呢???
謝謝
這顆大鼓...蠻眼熟的,哈哈!
張貼留言